2.处理流程及原理
格栅井——调节池——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气浮池—缺氧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排放。
2.1格栅井:钢格栅设置在调节池前格栅井内,以拦截生活污水较大颗粒的悬浮物,保证后续设备的正常运行。
2.2调节池:由于污水水质水量变化较大,需设置调节池进行调节,以保证设备能够连续平稳的运行。
2.3污水处理设备:
2.4气浮池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曝气机使污水中的大部分杂质上浮的液面通过刮渣机去除。为后续污水处理提供条件;
2.5接触氧化池是污水处理中的核心设备,污水进入氧化池后,与氧化池中的微生物进行接触,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需氧量由鼓风机供给,池中的微生物将污水中的**物氧化分解,为自身的繁殖和生长提供营养和能量,同时降低污水中的COD浓度;
2.6二沉池:污水从接触氧化池出来后进入二沉池,二沉池的主要作用是出去污水中从接触氧化池夹带的少量污泥,污泥在二沉池沉淀后,大部分回流至生物接触氧化池;
4.设备操作程序
4.0配药:将PAC按照10%的浓度,PAM按照0.5%浓度配置好。加药时打开搅药装置,充分搅拌,避免药品结块造成药品的浪费跟药泵的堵塞。
4.1打开加药装置调节加药量阀门适当,打开进水阀门、出水阀门,启动设备进水提升水泵,将调节池的污水输送到污水处理设备;
4.2初次使用及调试时,当水位达到设备1/2高度时停止水泵进水,投加活性污泥菌种,开启风机,缓缓打开风机出风阀,向接触氧化池内曝气48小时后再启动进水提升水泵将污水加入至设备3/4处,再向池内曝气24小时;
4.3用手触摸填料是否有粘状感,同时观察水体微生物生长情况,直至填料上生长出一层橙生物膜,方可连续向设备输送污水,水量应逐步增加至设计水量;
4.4定时观察水中微生物生长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控制进水水量加以调整;
4.5观察二沉池水流流态,出水堰集水必须均匀,一般每隔24小时必须排泥一次,排泥时打开排泥电磁阀,利用气提方式将二沉池内的污泥提升至污泥池;
4.6设备调试结束并正常运行后,系统即可进入自动运行。现场将水泵、风机的操作切换在自动运行状态
4.7应不定期对出水水质按照环保排放要求进行检测,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水洗厂污水的主要特点表现在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污水中高浓度的LAS对微生物细胞的活性和增殖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使洗衣房污水的生物降解难度加大。污水呈碱性,pH值通常在9—12.另外,污水中缺少微生物合成细胞质必不可少的氮元素。根据洗衣房污水的特点确定采用由物化和生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物化处理采用混凝沉淀,生化处理采用水解酸化和接触氧化。
主要用于将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与液体分开;或将乳浊液中两种密度不同,又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例如从牛奶中分离出奶油);它也可用于排除湿固体中的液体,例如用洗衣机甩干湿衣服;特殊的**速管式分离机还可分离不同密度的气体混合物;利用不同密度或粒度的固体颗粒在液体中沉降速度不同的特点,有的沉降离心机还可对固体颗粒按密度或粒度进行分级。
水洗厂污水处理设备主要处理单元
(1)预处理单元。由格栅及调节池组成。格栅主要用以截留废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防止流道堵塞,并降低后续沉淀及排泥设备的负荷。由于废水中纤维等物比较多,且渣量较大,使用一般机械格栅难以达到去除效果,拟采用非标设计,有效栅隙3~5mm。由于该污水的水量和水质随时间变化较大,且根据生产的特点,污水处理站需有足够的调节容量以保证后续构筑物、设备运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设置废水的调节池。在调节池内设置水下 曝气装置,间歇曝气,以避免池底沉泥,防止废水水解酸化。曝气系统采用UPVC管穿孔制成,曝气方式采用鼓风曝气方式。在调节池出水处设置污水提升泵,提升泵采用自吸式无堵塞泵,共2台,l用1备,污水经泵提升后排至混合反应池。为保证后续处理过程的稳定,在泵后安装流量计1台。
系统作为传统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的有效补充,逐步在城镇居住社区、宾馆酒店、旅游景区、新农村社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混合反应沉淀单元。由混合反应池及斜板沉淀池组成。在提升泵前投加烧碱调节废水pH至7.5-8.0,在泵后投加PAC,在混凝反应池进水口投加PAM;烧碱与废水的反应通过叶轮搅拌。PAC与废水的反应采用管道混合,PAM与废水的反应采用机械搅拌,混凝后产生的絮状颗粒粗大,易于沉淀。
臭氧在污水中会全部分解,不会因残留造成二次污染。
(3)污泥处理单元。沉淀池的污泥进人污泥浓缩池,并定期采用自动厢式压滤机进行污泥脱水。污泥进行脱水后外运到地点填埋。选用设备为污泥泵2台(1备1用),厢式压滤机1台。